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唤起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

    信息发布者:东西柞村
    2019-05-01 15:57:38    来源:搜狐网   转载

    扶贫.jpg

    脱贫攻坚在改变物质贫困的同时,也改变了贫困群众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随着视野逐渐开阔,他们对生活质量、职业、身份以及未来,有了全新思考。当现代农业的理念深入贫困户心中,靠在集市卖熟食脱贫的刘化山,养羊脱贫的王增夫妇,轮椅上的技术指导范加诚,他们对未来的职业、生活都有了全新的规划、思考和渴望。

    产业扶贫,是推进脱贫攻坚的主导举措。通过有效的产业扶贫手段,不仅让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,还让他们在精神上有“自信心”和“获得感”。日前,记者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采访发现,该县通过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手段,点燃了贫困户内心对美好生活向往,反过来又推动产业扶贫向纵深推进,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,涌现出了很多精彩故事。

    兰陵,素有“山东南菜园”之称,该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,通过产业发展、党建引领、金融帮扶、典型带动等产业扶贫手段,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,打出了一套刚柔并济的组合拳,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,让贫困户“生活有盼头、日子有奔头”,谱写一曲新时代精准扶贫的和谐乐章。

    景区里做土特产加工贫困户脱贫又就业

    “以前媳妇赶集卖咸菜,我打零工,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,家里上有老下有小,能解决温饱就不错了。现在好了,开了这个店,去年一年就挣了六万,家里现在住上了宽敞的楼房,买了一台50英寸的大电视。今年再努力一把,争取买辆车。”兰陵县金岭镇压油沟村夏永春说。

    压油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小山村,三面环山,一面临水,交通闭塞,全村76户人家,光贫困户就有42家。旅游扶贫开发前,夏永春一家四口住在4间老旧的小平房。孩子上学,老母亲身体不好,夫妻两人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。

    2015年底,兰陵将压油沟村重新定位,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,本着“保护为主、合理布局、适度开发”的原则,发展乡村旅游扶贫。2017年,压油沟景区正式开放,在政府的鼓励和帮扶下,夏永春和妻子在景区内办起了咸菜辣椒加工作坊,家里彻底摆脱了贫困。

    无独有偶,景区内的老娘豆腐脑加工坊,在展示传统豆腐、豆脑制作技艺的同时还能够免费品尝,一年平均能够卖出15.6万碗,足足可绕压油沟景区三圈。

    景区建设上按照“培训一人,就业一人,脱贫一家”的思路,吸收了22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及子女就地务工增加收入。在景区杏花美食街建成后,优先吸纳有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参与经营,保障群众就业增收。同时,每年为压油沟村的每位村民购买养老保险,缴纳基本医疗保险,全村实现住有所居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的基本生活保障。

    进村入户精准施策为好想法提供创业便利

    今年47岁的刘化山是金陵镇西大埠村人,先天右腿残疾的他,1.5米的个头,走起路来一跛一跛,蹲上十来分钟右腿就痛得站不起身。如果不是在省派“第一书记”的帮扶下做起熟食生意,可能他在脱贫路上会走得很艰难。

    2017年2月份,省派“第一书记”慕日升来到西大埠村,第一批走访的困难户中就有刘化山。“去之前大体了解他的情况,看到后还是很揪心。”慕日升问刘化山想不想做点合适的小生意,他随口说出了自己曾经想做猪头肉等熟食的想法。有想法就好办,慕日升一边鼓励刘化山大胆地干,一边联系生猪屠宰厂提供加工原料。

    2017年5月份,拜师学艺后的刘化山正式开张,在本村的集市售卖熟食,西大埠村每隔5天有一个集市,每个集市刘化山能获得300到800元的收入。在靠勤劳挣钱的同时,他每年还能通过镇上合作社领到3000元的分红,再加上低保、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性收入,刘化山全年纯收入达到1.7万多元,实现了稳定脱贫。

    “以前年年借钱,今年不但不用借,还还上了往年的欠款。”2018年春节前,卖280元一份的大盆装熟食,刘化山接到了30多份订单。顾客的认可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业劲头,他打算在村里租一处靠主路的门面房,把生意进一步扩大。

    金融“金钥匙”开启养殖脱贫的致富门

    王增是南桥镇小胡子村村民,现年43岁,家有三个孩子。2012年初,王增被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。家里唯一的主劳力突然遭遇不幸,再加上5万元的高额医疗费用,他们全家的生活雪上加霜地笼上了一层阴霾。

    王增在罗庄区人民医院住院期间,妻子一边照顾病重的丈夫,还要四处筹钱,这期间妻子是跑断了腿、磨泡了嘴,在亲戚朋友面前不知下跪过多少次,但她的信念是“不论以后生活多么艰辛,也不能让家中的顶梁柱倒下,也要让三个孩子有个完整的家”。经过三个多月的住院治疗,王增虽然可以出院了,但治病欠下的高额债务和三个在校读书的儿女的学费支出,家里除了二亩三分地又无其它经济来源,让王增夫妇一度陷入绝望。

    2015年底,全国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。精准识别,因病致贫的王增无疑被精准纳入;精准施策,针对他们家庭境况和夫妇二人的发展愿望,2016年初,镇村协调为他申办了2万元富民农户贷,王增利用这笔资金果断购买了30只羊崽育肥。看到王增干劲十足,镇扶贫、农技人员积极为他提供技术及信息服务,在王增夫妇的辛勤努力下,羊崽7个月即出栏销售,按照每只羊1600元的利润计算,王增的第一桶金就可获利4.8万元。

    这让王增更增加了信心,他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。果然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,第二批育肥羊就获利10余万元。此时,他不仅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债务,还购买了一辆昌河面包车。今年3月份,他又在本镇的鲁坊集市场购置了一位商铺销售农资。有人给他算了一笔帐,土地收入、养殖收入再加上农资获利,王增一年就能实现近20万元的家庭纯收入。

    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的王增对自己的未来还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,他信心满满地说:“党的政策帮助俺发了家,俺也不能忘了本。‘只要肯出力,遍地是黄金’,我打算再把我这两个摊子做大,吸引本村闲散劳动力来这里打工,也教教他们怎样养殖和经营,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。”

    扶志反哺扶贫脱贫典型成为致富“领路人”

    “党的好政策不但帮我脱了贫,还让我也能帮助别人脱贫。”走进矿坑镇朱柳屯村一个家庭式服装加工扶贫就业车间,8名本村妇女正在忙碌着,轮椅上阳光俊朗的青年名叫范加诚,他不时地给大家做着技术指导。

    看到这个积极乐观的青年,让人很难和他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。2010年之前,血气方刚的范加诚和同龄人一样,拥有色彩斑斓的幸福生活,父母的身体健康硬朗,漂亮的妻子温柔贤惠,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天真可爱,甜蜜的生活充满希望。

    2010年5月21日,一场灾难的降临,险些让这个家毁于一旦。当时的他正路经一施工现场,一根电线杆噩梦般地从天而降……这场灾难导致范加诚中枢神经完全性断裂,从此彻底丧失了站立能力,常年卧床又让他身上长满了褥疮,再加上肾积水,他每天都在发烧、吃药打针的反复中度过,妻子也弃他而去,从此他的生活失去了阳光。

    2016年入驻矿坑镇朱柳屯村的第一书记陈欣雨听到他的不幸遭遇后,多次登门疏导沟通,四处奔走为他寻找救治方案,还帮他办理了贫困户特惠保险报销手续,报销了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,让范加诚逐渐重新点燃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。

    范加诚除了享有低保、残疾人补贴、护理补贴及扶贫特惠保险外,村里还安置他在村里的“扶贫加工车间”里做穿引汽车座垫的手工活,一天能赚四五十块钱。但他不满足于此,萌生了自己创立“扶贫车间”的想法。“这样可以为更多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,帮更多的贫困户脱贫。”范加诚说。

    看到范加诚的一腔斗志,2016年秋天,镇村扶贫工作人员帮助他办理了5万元扶贫贷款作为扶贫车间建设的启动资金,村里免费提供石子帮他解决了地基铺垫。

    一个月后,一个有模有样的扶贫加工车间落成,他还新上了8台新式缝纫机及桌椅等配套设备。“服装加工既环保,对技术要求又不高,很适合农村赋闲妇女,可以打工顾家两不误!”范加诚说,“通过与临沂服务商贸网点对接,俺们这里全是订单加工,不用跑腿。3块8毛钱一件,一人一天可以做20条呢!”脱了贫的范加诚正全力带领村里的贫困群众奔向小康致富路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