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村庄忆事--河流

    信息发布者:东西柞村
    2019-05-10 21:56:51   原创

    微信图片_20190510215541.jpg

    上树掏鸟,下河捉鱼,也许是每个农村孩子童年乐趣,我们村子可以说是被水包围着,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童年快乐。

    1 南沟崖

    我们村子可以说是依山傍水,出去村庄往南走,不远就是一条河,弯弯曲曲从我们村前流过,村民都叫南沟崖(yai)。南沟崖是一条典型的季节性河流,春冬枯水期,河底坦漏,夏秋雨季河水上涨,河道上游窄,下游宽,水浅,至于发源于哪里,到哪里结束,我们也无心考察,毕竟太小,连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痕迹。但它却是我们童年的美好记忆所在地,一到夏季,雨水充沛,山上的雨水汇集,一夜就能把河道灌满,水流很急,浑浊,这时候是非常危险的,大人都看好孩子,不让随便去河边玩。河水流淌两到三天后,河水变得清澈见底,水位也下降很多,大部分地方刚到我们腰,这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刻,约三五伙伴,带着网兜,光着屁股在河道里摸索,每处草丛,每处石洞……都被我们搜索。南沟崖的雨,种类也是最丰富的,有人捕获过几斤重的鲤鱼(至于是不是养殖场跑出来的,不得而知);身长体白的条子鱼;小野鲤鱼最大,一群一群;曾经我还见过人捕到过身体圆圆的鲳鱼呢,特别漂亮;我还亲手捉到过一种特别漂亮的雨,它的尾巴像彩带,红色的,整个鱼很小,尖尖的头部,我们叫它老鼠鱼;岸边的土崖上有很多螃蟹洞……河水适合游泳,游泳区有三个地方,最上游水较深,是大孩子游泳的地方,中间有一处窝子,最受欢迎,水深不到两米,下面是细细的沙,边上一块巨大石头,当然是会游泳的在这里热闹,我就只能去最下游处。一条不大的河,承载了满满的童年欢乐。

    2 东大沟

    东大沟在我们村东头,出村几步便是,与南沟崖不同,东大沟是人工开凿的,为了排涝与抗旱,具体修建于何时不得而知,反正自打记事,就在那里。东大沟沟道窄,深,流程短(一共三四公里长,从隔壁村的水泡子流出来,汇入南沟崖),水流季节性更加明显,但由于离村子很近,我们去捕鱼的频率最高,沟里鱼也多,每到夏天汛期,沟边都站满了人,捞鱼,沟里最多的是草鱼跟泥鳅。还记得小时候村里还栽种过一段时间水稻,水稻田就分布在东大沟东侧,大沟就成了灌溉稻田的唯一水源,在重要位置,村里重新修了河道,这条沟道发挥着它最后的余热。

    3 大汪

    大汪在我们那里就是村里的大水泡子的意思,也可以理解为湖,村子里有两个大汪,都是早期为了排涝,留下的,不知道最初是自然的,还是人工挖的。大汪几乎全年有水,夏秋水位高,春冬水位低,汪西边有一片竹林,竹林里面整年黑漆漆,我们都不敢进去,听老人说里面有蛇什么的,但还是有些胆大的孩子去里面摸鸟蛋、掰竹笋……一到夏天热的时候,大汪里挤满了洗澡的人,好不热闹。汪里雨很多,有野生的鲫鱼,后来还有村里人养的鲤鱼,幸运的是我家门前就是排水渠,连接大汪与东大沟,也就半米宽,别看沟窄水浅,可是内容丰富,一到大汪水涨,排水渠就满了,鱼就跟着水流出来了,我用自己做的网兜往里面一挡,满满的收获呀,鲫鱼,泥鳅很快就能捞一大桶。一到夏季,天热,村里人家家户户就抱着席子去街道上凉快,大人用蒲扇给给驱赶着蚊子,至于怎么回家的,大多记不起来,因为都是睡着了,被大人抱回家的。

    4 东迦河

    东迦河是条很大的河,在地图上能查得到的,最后出山东省,在江苏流入黄海。离村子有四五公里,小时候对我们是遥远的存在,只能听那些会骑自行车的大孩子讲述,去想象这条河的姿态,心里充满着向往,直到后来上了初中,学会了骑自行车,上学必经东迦河,我们学校就在河的东岸,第一次见到东迦河,被他的宽阔震撼了,这是所能见到的最大的河流,在我们孩子眼里,简直就是大海呀!河两岸瓜果飘香,着实美丽。东迦河鱼就丰富了,各种鱼虾都有,后来成为县里的标志性河流,投入了大量资金维护,在上面架起新的桥梁,原来的桥,水闸也进行了翻修,两岸河堤都进行了加固,建起了公园,滨河大道也修了起来,一派现代化的气息。

    每一处河流湖泊,都流淌着我童年的鲜活记忆,像生命一样绵延悠长。当年那群玩耍的孩子也悄悄的长大,一个个的远离家乡,去了外面的世界打拼,有的风生水起,有的遍体鳞伤。前几年我回去,带着回忆与期待想再去寻拾一下记忆,可能只有忧伤,没有一丝兴奋,南沟崖已经彻底干涸,满河道堆满了秸秆,一片死寂,没有一点河流的模样,东大沟被垃圾堵满,黑水臭水横流,很大一截被用水泥板盖上了,大汪被加工蒜的蒜水彻底污染,鱼虾灭绝,发出阵阵恶臭,村里后面的大汪还被填平建起了房子……难道这就是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,成果吗,穷奢极欲的心态已经占领了人们的心智,断子绝孙式开发早已拉开帷幕,我想我们村只是六十万农村的一个缩影,人与环境的矛盾已无法调和,我们的下一代将彻底“无家可归”,这是永远绕不过去的伤……

    好在,东迦河没有被惨遭毒手,幸运的被保护起来,这勉强还能给我们一点安慰。

    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还在大多数的地方,尤其是农村上演,也许近期也不会有减弱的趋势,我们不能妄加对村里那些加工厂进行批判,因为贫瘠的村子,落后的思想,很少能有发展的出路,但我们又不能对日益恶劣的环境视而不见,记忆随它们的毁坏已消失,将来的恶果,不能让无辜的下一代去承担,这不公平。到底发展与环境如何协调,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,这个问题不会有尽头,尤其需要有识之士的思考。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